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骨的形成大于分解,骨骼增长并日益强壮。直到30岁左右,骨的形成与分解基本上达到平衡,骨量达到一生中最高水平称之为骨峰值。女性40岁、男性50岁开始骨的丢失大于骨的形成,骨麗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处于负平衡,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成年人骨量的大小强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在青少年时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峰值达到最大值。另一方面决定于随年龄增长骨丢失的速度和程度。这就希望在儿童、青少年时期能提高骨峰值。增加骨钙的存储量,为中老年时期准备一份“储蓄金”。即使随年龄增加骨量有所丢失,还可从“骨库”中“支出”,如果儿童、青少年时期,“骨库”储存钙不多,就要从骨骼分解出钙用于“支出”,而选成骨质疏松。所以,在儿童、青少年时期,要保证钙的供给充足,这样除保证生长发育使用外,还能多储备些,留待老年时用。
骨质疏松的发病虽然是多因多果,但从防治方面来讲,还是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9年提出的三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
每餐可以没有肉,但不能没有豆。豆类特别是黄豆营养丰當,富含蛋白质、脂肋和钙。黄豆蛋白质的含量高达40%,500克大豆相当于1000克瘦牛肉、2000克半肥半瘐的猪肉、6000克牛奶。含蛋白质之高可居食品首位。黄豆中钙含量也很高,100克含有钙367毫克。如一天吃250克豆类,即可获得917毫克的钙。另外,黄豆中含有黄酮类物质,有类似雌激素样的作用,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在骨形成中,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可以代替“性激素补充疗法”,且没有性激素补充疗法带来的那么多不良作用。
还有一点作用,就是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酵的浓度。豆类中还含有一种固醇叫豆固醇〈谷固酵本身不能被肠道吸收,还可阻止胆固醇的吸收,防止高胆固酵血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
可见,吃豆类既经济,又可获得高蛋白质和钙,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多吃豆类可谓一举多得。但大豆作为功能性食品,除含有营养素外,因含有植物雌激素。食入过多对人体是否也会有不良影响呢?至少对婴幼儿和儿童,豆类制品不宜过多食用,以免引起性激素代谢紊乱,对成长发育不利。
更多关注:丹神抗骨质增生丸 蒙古黑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