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神抗骨质增生丸讲骨骼广泛受累的骨病显像。
蜡泪样骨病,最初在1922年首先由Leri和Joanny报道,又称肢骨纹状增生病、蜡油样骨病或烛泪样骨质增生,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是一种罕见的骨质硬化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100万左右,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好发部位为单一肢体的四肢长管状骨,短骨或扁平骨受累较少见,双侧同时受累更为少见,下肢骨较上肢骨多见。发病年龄往往自儿童开始,至青、中年时症状加重,就诊年龄多为10~42岁,常以疼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本例患者就诊年龄为33岁,主要症状为左足部的肿胀和疼痛,受累及的部位广泛,且为双侧受累,为较罕见的蜡泪样骨病。
结合临床病史以及患骨的形态、密度、非对称性分布,特别是外形像蜡烛燃烧后蜡液往下流淌的形状,多可对蜡泪样骨病作出明确诊断,是少数以X线表现进行命名和诊断的疾病之一。X线典型表现:①长骨改变:骨皮质不规则增生硬化,呈“波浪状”高密度影,形如熔化的蜡滴于蜡烛边向下流注,病变区髓腔变窄,皮质表面凹凸不平,并有跨关节生长的特点;②短、扁骨改变:多以内膜性增生为主,表现为骨内斑点状或条状致密影,骨皮质增厚,使骨增粗。蜡泪样骨病在全身骨显像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研究报道骨显像的特征多为沿骨骼长轴走行的线性的中度异常放射性浓聚。本例患者的X线、CT和全身骨显像的表现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为典型的蜡泪样骨病的影像学表现。
由于蜡泪样骨病患者并非只是单一骨骼受累,甚至一些患者可能上下肢同时受累,因此,应常规行全身骨显像检查,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病变情况,为评估病变范围、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本例患者是因左足肿胀疼痛就诊,经全身骨显像检查后发现了更多的受累部位,对于评价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减少了其他部位的X线和CT检查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辐射。蜡泪样骨病在骨显像中需要与畸形骨炎和肺性骨病等相鉴别,畸形骨炎常伴随长骨的弓形变畸形且浓聚程度更明显;而肺性骨病患者常有肺癌等病史,且摄取类型多为双侧对称性沿骨皮质分布的异常浓聚。
虽然在X线或CT上病灶表现为硬化性改变,然而并非所有的病灶均是导致患者不适的病因,即有些病灶可能是活动的,而有些病灶可能是静默的,全身骨显像在评价病灶活动性方面亦具有一定的价值。全身骨显像在评价蜡泪样骨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Slimani等报道1例蜡泪样骨病患者在经过唑来膦酸治疗后,其骨显像浓聚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淡。
因此,全身骨显像在蜡泪样骨病的诊断、评价受累范围及治疗效果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并发挥其作用。
(责任编辑:admin)更多关注:丹神抗骨质增生丸 蒙古黑药官网 |